2018年9月12日 星期三

愛孩子,不要剝奪他成長的機會。身為家長,需要學會三件事:


2013-10-09 親子天下雜誌
愛孩子,不要剝奪他成長的機會。身為家長,需要學會三件事:
1.策略性的放手:把學習過生活的機會,學習做選擇、負擔責任的機會,適齡適性的還給孩子。
2.真誠的放心:鼓勵孩子參與分擔,相信他能做到。
3.幽默的放輕鬆:學會忍受混亂期,別怕他做不好,適度降低期望與標準。
與其等到孩子三十歲還賴在家裡,茶來伸手飯來張口,每位父母,都該從現在開始警惕自己,學會放手、放心、放輕鬆,讓孩子從小開始承擔自己的責任,邁向獨立。

《親子天下51期》 兒少媽寶調查:
孩子沒自信,「媽寶」比例高;父母正向教養,84%孩子勇於面對挑戰

《親子天下》與兒福聯盟今天共同公布了一份針對台灣10~15歲兒童及青少年進行的「兒少媽寶調查」。結果顯示:自我評價低的孩子中,有四成只要遇到困難就希望父母出面幫忙解決,比全體平均值高。正向教養則帶給孩子自信與勇氣,經常獲得父母稱讚與安慰的孩子中,有84%勇於面對挑戰,遇到不會做的事,願意自己試著做;反之,不常獲得稱讚與安慰的孩子,則只有68%願意嘗試挑戰難題。
近年來「親師座談」已從小學向上蔓延到大學,選不到課要爸媽出面拜託教授。進入職場,面試帶著爸媽陪同,工作做不完帶回家要爸媽幫忙,社會上「媽寶」事件層出不窮。為了瞭解父母的教養取向是否影響孩子自我評價與面對挑戰的態度,《親子天下》與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合作,向全台10歲至15歲兒童青少年發出問卷,共回收1,584份有效問卷。
調查發現,10~15歲的孩子有三成自信心不足,並認為成績不好就代表「自己很笨」,有27.9%的孩子認為自己比不上別人,另有兩成的孩子悲觀地認為「世界少了我也沒有關係」;還有一成五孩子常覺得「自己什麼都不會,是個沒用的人」。而上述負面的自我評價在國中生身上的比例又顯著高於小學生。
孩子的自我肯定度愈低,忍受挫折的能力也相對偏低。在覺得自己沒用的孩子中,有三成學新東西遇到困難時會立刻想放棄,是全體平均值的兩倍。常覺得自己沒用的孩子也較容易「輸不起」,21.1%說「如果玩遊戲或比賽輸了,會再也不想參與這類遊戲比賽」,是全體平均值近3倍。有10.2%的孩子認為,如果自己睡過頭遲到,是因為爸媽沒叫他起床,而「常覺自己沒用」的孩子比率更高,有17.2%如此認為。
調查結果更顯示,近五成五的孩子心情不好時,並不會和父母聊心事,這個現象在國中生年段更為明顯,比例近六成。經過交叉比對後進一步發現,缺乏父母稱讚與安慰的青少年,更有高達八成六縱使心情差也不願找父母談心事。
《親子天下》雜誌建議,父母不應用負面話語批評孩子,無助建立孩子的自信心。而孩子若遇挫折、難過,爸媽可以接納安慰孩子的情緒,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檢視過程中成功或失敗的因素,而不是只針對結果一味讚美孩子捧上天,或給予孩子寵溺式的安慰,就不會培養出「媽寶」。

兒福聯盟也建議,良好的親子關係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,家長可以落實「愛孩子333行動」,透過「擁抱30秒」、「傾聽、陪伴30分鐘」以及「週3不加班」三個具體行動,讓孩子們獲得更多父母正向的支持與陪伴。